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荣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
2021-12-21



图片


1217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公开表彰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100个先进集体、96位先进个人、50项建言献策优秀成果、50项社会服务优秀成果,以庆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代表中共中央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勉励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坚守合作初心、心怀“国之大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荣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这样的殊荣,是对李孝轩深耕高等职业教育、坚持高质量办学、为社会培养众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充分肯定。多年来,在李孝轩带领下,云南工商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走出了一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云南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之路。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办学过程中,李孝轩始终强调,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学校发展,全面深入践行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发展中,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李孝轩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亲自部署下,学校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建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建设,在理论指导、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给予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


李孝轩说,我们要通过上好思政课,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学校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在2021年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云南工商学院牵头成立了嵩明职教新城院校党建工作联学联建平台,有效推动了职教新城的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校还建设了云南高校第一家党史学习教育馆,这也成为全校师生“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主阵地。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为载体,以典型人物事迹为引领,深化了广大师生的党史学习教育。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李孝轩时刻不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地把跟党走融入学校的办学实践。



坚守初心,依靠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播



李孝轩认为,教育是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的根本之策,同样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良方。针对教育帮扶,他说:“让我们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的帮扶做起,让帮扶的力量代际传递,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针对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民族地区孩子难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从2007年起,在李孝轩主导下,云南工商学院面向独龙、德昂、基诺、怒、阿昌、普米、布朗等7个人口10万以下少数民族,设立“少数民族发展扶持班”。


从2018年开始,又面向怒江、临沧两地推出专项资助政策,受资助的学生入校后,就读期间的学费、教材费、住宿费被学校全部免除。





从开设扶持班到实施“一个都不能少”兜底式教育帮扶工程,再到承担教育部滇西青年创业人才培养项目,李孝轩积极探索教育精准帮扶民族地区学生的“云工商帮扶模式”。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实施“一个都不能少”兜底式教育帮扶工程,建立奖、助、学、贷、减、补、免七措并举资助体系,通过公益助学、慈善和专项资助等方式,投入数千万元,累计帮助60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4440名建档立卡户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


独龙族学生东齐英就是“少数民族发展扶持班”的受益者。东齐英依靠爱心人士资助,读完高中考上了云南工商学院,却筹集不到学费。李孝轩得知情况后,将她录取进入扶持班,免去了3年大专学习所有费用。入学后,东齐英报读了成人本科课程,顺利完成学业获得本科学历。毕业后,在学校帮助和推荐下,她被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学前教育特岗教师岗位招聘录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把大学期间的这份爱又带给了更多的独龙族孩子。


李孝轩常说:“教育帮扶这件事情,我们高校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我们有老师、有课程、有岗位实践、能帮助孩子们就业,能教给他们‘打渔’的本领,把帮扶工作扶到根上。”他知道,帮助一个孩子成功就业创业,就能让一个家庭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这才是斩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最根本办法。



实践特色,坚持应用型大学之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支撑。


早在2006年,李孝轩就率先在全国提出“应用型大学”分类办学理念。多年来,云南工商学院始终在创办高质量“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奋斗着。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上发力,继而加快了学前、护理、康养等人才紧缺专业的建设,打造了现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财经与市场服务、教育与文化、医疗卫生与大健康等五大优势专业群。在此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机制,优化人才供给,有力地支撑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李孝轩说,应用型高校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而学生高质量就业就是教学成果的试金石。为此,云南工商学院始终聚焦名企资源,建立起广泛的校企合作,与华为、京东、360等一大批行业一流企业建立了全面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联合培养师资、共同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共同建立就业基地等。打通了从人才培养到实习实践,再到就业转化的畅通渠道。


深耕校企合作,也为云南工商学院的就业工作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于2019年获批云南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学校建设单位。今年,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履职尽责,为多领域建言献策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云南省委副主委,李孝轩每年都会在全国和云南省两会等各类重要会议上积极建言献策,提交高质量议案和建议。


近年来,李孝轩所提出的20余项议案和建议,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扶贫、保障民生等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部分建议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和最高检、最高法工作报告,受到相关部委和机关的书面表扬。


图片


2020年,李孝轩《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议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列为“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就业保民生”主题重点督办建议;2021年提出的关于“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运用数字科技,建设智慧法检”的建议写进了最高检工作报告。


“以促进乡村教育推动乡村振兴”一直是李孝轩极为关注的点,并多次前往云南各地的农村地区开展深入翔实的调研。他说:“在云南的边远山区,有很多孩子,他们有梦想,肯吃苦,愿意为了美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努力,但当地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缺乏,限制了他们实现梦想的脚步,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级倾斜更多的关注和力量,让他们的梦想之路走得更远。”





2021年全国两会前夕,李孝轩深入云南砚山县稼依镇落太邑村、维摩乡斗果小学等地,调研偏远山村孩子的入学情况和山区小学办学情况,开展相关帮扶。


在砚山县维摩乡斗果小学,他与当地村委及学校负责人针对农村学生教育问题多次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认识、谈体会、谋发展。


回顾多年的办学生涯,李孝轩始终把“教育初心”挂在嘴边、记在心上。多年来,他始终不忘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践行“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思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认可。


2010年10月,李孝轩荣获第二届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2018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2019年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荣获“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凸显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云南工商学院将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办学特色,担当时代使命,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而不懈奋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