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本科高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教育帮扶是云南工商学院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在多种举措中,成立滇西青年创业学院是重要的一环。
2013年,云南工商学院主动承担教育部和云南省共同组织实施的滇西地区“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在云南工商学院成立了滇西青年创业学院,该项目优先录取家庭困难和少数民族学员,发挥“互联网+”优势,将滇西农村产业扶贫和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有机结合,开展“千百万工程”,即通过做实做好该项目,努力培养一千名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实现万人就业,促进百万人改变观念。目前已选拔培养学员1000余名,学员创业率达到73%,带动边疆地区就业人数近5000余人。
毕业于云南工商学院的袁海波,就是从滇西青年创业学院走出的一员,一起去听听他的创业故事吧!
袁海波,全国人大代表,其创立的企业被曲靖市马龙区人民政府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区重点龙头企业,他牵头建设的2000亩苹果基地创造了近亿元产值,并带动上千名村民就地务工。
在学习中快速成长
袁海波说:“在云工商学习的时光是我最难忘的,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帮助过我的各位朋友。”在滇西青年创业学院的日子,除了掌握更多技术、创业知识外,袁海波还结识了各行各业的创业伙伴,大家相互学习相互进步,链接到更多的资源。
滇西青年创业学院采用“互联网+创业教育”与“线下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给学员配置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通过“扶志”和“扶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滇西青年创业学院学习的几年,我的公司得以快速发展,当创业遇到难题时学校会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在考虑引进新项目时,老师会指导我们充分分析市场行情,找到核心竞争力。”
创业收获硕果
袁海波在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团结村长大,因为家庭贫困,高中毕业就远赴浙江义乌闯荡,卖过五金、摆过地摊……因为工作勤奋踏实,为人热情友善,他在一家服装厂从流水线工人成长为车间管理人员,又因为经常帮务工人员找工作、解决劳务纠纷,赢得了工友们的信任。2018年,袁海波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袁海波说,一路走来,他深知农村务工人员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不容易,他想用自己的努力,为打工人打开新大门,为他们提供更多便利。
在滇西青年创业学院学习的这几年,袁海波学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学校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让他在特色产业升级、职业技能提升、就业创业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受益匪浅,他将所学结合自身创业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公司发展。
、
目前,袁海波的创业项目形成招聘培训、派遣、代理、办社会保险事务、工伤、劳动争议处理等全方位的服务模式,已经与多家用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用人企业和务工人员搭建了畅通的桥梁。未来,他还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他说:“希望充分利用我们的专业优势,帮助社会群体实现就业创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校友寄语
作为当代年轻人,更应该挑战自己,做自己敢想的事,在挑战自己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塑造自己无坚不摧的意志。在创业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不遗余力地追求、探索自己的事业,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