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工商学院教育学院与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继续加深校企合作,举办了以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保教能力提升为主题的培训。
本次培训由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主办,云南工商学院、嵩明艾乐幼儿园协办。旨在助力乡村振兴,帮助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提高保教能力,支持和带动当地幼儿教育的发展。教育学院为访学教师安排了包括“民族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路径与策略”、“民族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三场专题讲座,以及跟岗实习和公开课汇报等培训项目。
据了解,本次活动有11名四川省大凉山布拖县十个不同农村幼儿园的彝族幼儿教师,和7名云南省红河县的哈尼族幼儿教师来到云南工商学院教育学院访学交流。
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杨扬基于云南省社科普及创新“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科普及指导”项目研究成果,就民族地区农村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路径和策略进行了专题讲座。围绕当前广大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杨扬指出建设多元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形成适应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体系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创新民族地区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以达到农村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普适“与”精准”,共同参与讲座的还有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240余人。
随后,贺小璐开展了以“民族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为主题的讲座。她表示,幼儿阶段是审美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无疑是培养幼儿审美的有效方式之一,更是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贺小璐与师生分享了在主题环境创设上的经验,通过多个主题活动设计的案例与场下师生进行互动,并收获师生的积极反馈。
民族地区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与努力。只有通过深化家庭教育,创新指导路径,加强各方协同,才能真正实现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提升教育的质量。
这是教育学院与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之后的又一次成功合作。今年4月,云南工商学院教育学院学术院长王雪莲一行深入红河县农村幼儿园,协调安排了一批红河幼儿教师到合作幼儿园跟岗学习。充分发挥了教育学院的师资、教学、人才等优势,助力地区教育力量的不断壮大,推动区域教育事业发展。
云南工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云南省内规模最大的学前教育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的优势专业,是云南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学前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
至今,已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4000余人,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早教、托育行业教师及幼儿培训机构艺术技能教师等。
近年来,云南工商学院教育学院及下属科研团队,先后多批次开展送教下乡、大学生农村支教基地建设、“一村一幼同心圆”工程、“带教评教”活动、乡村教师培训等众多项目,针对多方幼儿教师开展了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科普及指导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
未来,云南工商学院教育学院将积极助推更多合作项目开展,为农村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助力各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争取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更多民族地区农村的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