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上岸云南大学 | 赵佳丽:云南工商学院2025第一份考研offer
2025-04-17

教育学院2021级【本科】小学教育5班的赵佳丽同学顺利考上云南大学的研究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考研故事。



大家好,我是2021级小学教育5班的赵佳丽,高中毕业于昌宁县第一中学,考研顺利上岸云南大学。在校期间获得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省级优秀奖、优秀实习生、优秀志愿者的荣誉。


晨光熹微,那些启航路上的奋斗


当高考落幕,我以教育探索者的理性视角开启志愿填报的系统性研究。通过多维数据与教育资源图谱分析,发现云南工商学院教育学院具有三大显著优势:其一,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斯诺实验室建立深度科研合作,共同开展前沿教育课题研究;其二,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由中外专家联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其三,师资团队汇聚国内外教育领域权威学者,专业建设水平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基于此严谨评估,我最终将其列为首选志愿。


大学四年,我始终脚踏实地。课堂上,我专注听讲,汲取知识;课余时间,我充分发挥英语优势,踊跃参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以扎实的语言功底斩获省级优秀奖;在实训中,我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凭借创新的教学设计获得优秀实习生称号,在体会蹲下身子与孩子对话的温度中,用行动诠释教育者的责任担当。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站在大三的深秋回望,我逐渐领悟:从本科到研究生的跨越,不仅是学历的进阶,更是学术理想与教育情怀的纵深生长。在辅导员的细致讲解下,我了解到学校为考研学子量身打造的“凌云班”——它不只是一个备考班,而是一套完整的学术赋能体系:专属自习室、沉浸式宿舍学习环境,专业导师团队,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备考方案,从笔试攻坚到面试模拟,全程提供精细化指导。深思熟虑后,我毅然加入其中。


从此,晨光熹微时的单词背诵,深夜灯火下的真题复盘,自习室里沙沙的笔记声,走廊上低声的论点复述,甚至午间十分钟短暂的伏案休憩……每一个瞬间都凝结为成长的注脚。这段旅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意志的磨砺——它让我明白,所谓“凌云”,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日复一日向更高处扎根的坚持。


最终,努力化作捷报,汗水凝结成星光,我成功上岸云南大学。回首在云南工商学院的求学生涯,感恩母校以知识滋养思维,以磨砺铸就勇气,以温暖守护成长。这里既是梦想起航的起点,也是心灵休憩的港湾,既镌刻着奋斗的烙印,也书写了青春最美的诗行。



下一站,云南大学


站在研究生阶段的起点,我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构建成长坐标。学术精进是首要航标,我将系统构建专业理论框架,在导师指导下深耕专业领域核心课题,培养独立的科研思维。通过积极参与学术会议与跨学科研讨,在思想碰撞中拓宽研究维度,力争产出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成果;实践探索是知行合一的桥梁,我将主动参与实验室项目攻关,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社会调研等渠道,感知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需求;个人成长是持续续航的动能,我将建立周期性学习复盘机制,在文献研读与论文撰写中锤炼学术表达能力,通过保持运动习惯与艺术滋养,让严谨的科研精神与丰盈的生活美学相互成就。于我来说,未来三年不仅是知识图谱的延展,更是思维格局的重塑——期待在学术深耕中培养学者风范,在服务社会中践行青年担当,让这段逐光之旅既穿越知识的岩层,又交汇人文星光。



备考经验贴


拒绝焦虑,用清单推动计划。每天早晨用10分钟列出具体任务清单。设置弹性缓冲带,优先执行高价值任务,完成70%的计划比100%空想更重要。


拒绝比较陷阱,使用私人进度条。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让每一步都清晰可测,严防自己陷入与他人比较的漩涡。


拒绝疲劳战,松弛有度。科学规划胜过盲目消耗,节奏把控才是制胜关键。周五复盘总结,周六沉浸式放松,周日渐进式收心。


TO学弟学妹


考研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每一页笔记的积累、每一道难题的攻克,都在悄然重塑备考者的思维与韧性。无论结果如何,这段全力以赴的岁月,终将成为青春里最滚烫的勋章,加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