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新质设计·智绘云南——AIGC赋能设计教育论坛”在云南工商学院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省内外设计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代表及师生,共同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如何重构设计教育生态,助力云南本土设计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论坛由云南工商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主办。
云南工商学院副校长马晓红在开幕致辞中表示,AIGC技术正推动设计教育从 “工具应用” 向 “思维革新” 跃迁。她强调,学校近年来通过AIGC教学改革项目,已初步构建 “技术赋能+文化传承” 的双轨教学模式,未来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区域性AI设计创新平台,为云南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论坛特邀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崔颖担任学术主持。围绕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呈现了三场主旨报告,勾勒出AIGC时代设计教育的创新图景。
《人工智能语境下的设计教育思考》
万凡教授结合云南民族艺术与AI融合的实践案例,提出边疆院校应以“技术扎根+文化突围”应对AI挑战。他分享了校企联合开发智能设计系统、开设生成式设计必修课程、构建“AI伦理+文化基因”研究生培养体系等措施,并强调云南应通过民族文化数据库建设形成差异化优势,为地方院校转型提供示范。
云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 万凡
《AI赋能生活方式创新设计探究》
金卓教授聚焦智能家居与可持续设计领域,指出“AI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伦理设计的新触点”。他展示了团队通过AIGC技术生成的低碳生活场景方案,并强调:“设计师需在技术应用中嵌入社会责任,引导AI向善创新。”
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外籍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金卓
《AIGC赋能设计教育的评审维度重构》
张帆副教授基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评审经验,提出AIGC作品的“四维评价模型”(创意原创性、技术适配度、文化表达力、伦理合规性),建议增设“人机协同创作”竞赛赛道,为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提供新思路。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云南设计教育需立足两大方向:一是技术深度融合,借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AIforDesign” 模式,推动跨学科课程开发与实践平台建设;二是文化创新表达,发挥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探索 AIGC 在非遗数字化、文旅IP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北京工商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主任、硕士生导师 张帆
崔颖教授指出:“AIGC并非替代设计师,而是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云南高校需携手企业,构建‘技术+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的设计教育生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设计人才,为云南设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论坛尾声,与会嘉宾合影留念,并就AIGC课程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等议题展开进一步交流。此次论坛不仅为云南设计教育注入了前沿技术视角,更勾勒出AI时代下本土人才培养的清晰路径。云南工商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积极深化校企合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持续优化AIGC在设计教育中的应用模式,不断拓展教育教学的边界,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协同、创新的学术生态,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设计人才,为云南数字经济与创意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